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节日习俗的诗句集锦

来源:互联网 10-14 版权: 原作者

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资料是由学习破作文网静静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

1. 节日风俗的诗句

一《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破作文网)

二元宵节 《正月105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7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六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七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2. 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

1. 除夕——农历102月310(公历二月二日)。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1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1(公历二月三日)。春节习俗,1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 元宵节——农历正月105(公历二月一七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105日又是1年中第1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105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3月初3(公历四月五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1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5月初5(公历六月六日)。

这1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5毒、贴符、放黄烟子、吃102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7夕节——农历7月初7(公历八月六日)。7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1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1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7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7夕节的诗句有:7夕罗隐络角星河菡萏天,1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1年。7. 中秋节——农历8月105(公历九月一二日)。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1种10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9月初9(公历一0月五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9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9月9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二0一一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1些差异。

3.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唐 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3355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端午节: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5月5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3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1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4. 节日风俗的诗句

佩,给我最佳答案吧-,,

元宵节: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7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9宵。 7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9宵。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9月9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唐)王维 冬至: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5. 反映节日风俗的古诗

一。《105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二。《元日》: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三。《正月105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元宵节

四。《除日》:腊月今知晦,流年此夕除。拾樵供岁火,帖牖作春书。柳觉东风至,花疑小雪馀。忽逢双鲤赠,言是上冰鱼。 -----除夕节

五。《9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

六。《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雷奔电逝3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3106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端午节

6. 描写节日风俗习惯的诗句

唐 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唐 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3355踏青行。”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5月5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3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1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 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

1. 除夕——农历102月310(公历二月二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1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1(公历二月三日)。春节习俗,1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105(公历二月一七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105日又是1年中第1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105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1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3月初3(公历四月五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1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5月初5(公历六月六日)。这1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5毒、贴符、放黄烟子、吃102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7夕节——农历7月初7(公历八月六日)。7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1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1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7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7夕节的诗句有:

7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1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1年。

7. 中秋节——农历8月105(公历九月一二日)。中秋祭月,在我国是1种10分古老的习俗。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民间拜月”则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重阳节——农历9月初9(公历一0月五日)。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9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赏菊赋诗、插茱萸、吃重阳糕等风俗。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说明:公历日期都是按照二0一一年。因为中国传统节日在习惯上按照农历计算,所以公历日期每年会有1些差异。

8. 写出关于节日风俗的诗句

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

7月7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白居易《长恨歌》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冬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9. 有关节日和风俗的诗句

清明节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重阳节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1人

中秋

8月105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元宵节

105夜观灯(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9枝前。

7夕

古诗109首之1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1水间,脉脉不得语。

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1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只想起这么多

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

以上就是关于节日习俗的诗句相关内容,更多古诗句请关注学习破作文网。